近30年來國人罹病死亡率之排序,癌症始終佔第一位,不論男女:肺癌、肝癌、及大腸癌恆居前三位。而針對女性發生之乳癌與子宫頸癌,因積極衛教宣導及普遍篩檢頗有成效,獲得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尤以子宮頸癌逐年死亡率下降,由30餘年前之位居第一位,迄目前之第十位,其致死率也大幅減少百分之60以上。其最大之功臣乃普遍之「子宮頸癌抹片篩檢」,由正確之病理細胞及組織檢查,達到早期治療及痊癒之目的。

 

 頃以近期媒體或醫學界一再提出警訊,有關子宮內膜癌發生率之迅速增加,是值得大家關注的課題。由於近年來,國人停經後攝取外來雌激素之可能性增加,而生活及飲食習慣趨向西化以及大量攝取動物脂肪及含糖食物之影響,肥胖、高齡或缺乏運動也是一項危險因子,子宮体癌比起20年前增加了6倍,較之以往,類同於乳癌之發生率有明顯增加之趨勢,子宮內膜癌之發生率快速增加,令人膽戰心驚。

 

 「子宮体癌」分子宮內膜癌及子宮肉癌二型,大部份均屬導自於子宮內膜病變者,而子宮肉癌則是由子宮体肌肉層或結締組織之病變來者,較少但較惡質,細胞分化差,也比較上死亡率較高。而子宮內膜癌80%則大部份屬癌細胞分化較不惡性,囊狀增生較規則者,其存活率則較佳。若細胞分化明顯異化,如不規則囊狀增殖較巨者,其侵襲蔓延至肌肉層明顯,甚而轉移者約佔百分之20,其存活率則甚低。

 

 子宮內膜癌之診斷:除了以間接性超音波或電腦斷層之影像,僅供參考診斷外,以子宮体之結構連接於子宮頸管,因此可藉助醫療器材之經由陰道及子宮頸管,導入子宮体內,採取檢体,或直接切片,經染色、固定可作正確之病理診斷。

 

 一般而言,憑藉採取子宮內膜細胞,類同沖洗或抹片篩檢,其偽陰性甚高,正確診斷確是不易;使用刮取組織作切片之方法,判斷子宮內膜是否異常,以採取病理組織作診斷與判別,乃是惟一之確診根據。

 

 子宮体內膜瘜肉或一般性之內膜肥厚屬於良性及較普遍發現之病症。唯不規則性或囊泡狀子宮內膜增殖,則約有三分之一以上會經由細胞突變、異化,而導致子宮內膜癌。
據統計近年內子宮体癌有百分之16之迅速上升,發生率之警訊值得重視。一般採用之檢查醫材,如子宮擴張及刮除裝置,病人常需麻醉、擴張及刮取。手續繁複又疼痛與不適,也因此常引起病人猶豫,造成該檢而不檢,或遲延接受子宮內膜組織刮取術,未達到早期診斷之目的。
坊間所能採用之切片採取組織之工具,如不銹鋼刮匙,塑膠之抽吸刮取管,以其刮取組織之接觸面有限,不能充分刮取組織,其設計,以病人之不適度較大,常需麻醉,因此在診間不易為,例必另行安排手術房施行。

 
 因此一種能在診間,不需麻醉,簡單、方便又迅速能採取到子宮內膜組織,足夠憑以作正確病理診斷;受檢者也僅只微感不適,尚能接受的採檢醫療器材,則將予「子宮內膜癌」得以早期確診,也達到預防其惡化,甚至早期治療得以痊癒的目的。一種類同子宮內膜癌預防篩檢的工具,是醫學界所期待的。
 

 由陳宏銘醫師設計之階梯形狀之子宮內膜刮除器(Endometrial step wise curette),以其採用靭性醫療塑化材料,採具直徑小於0.4公分,能自由彎曲,適應子宮体之型態及角度,又階梯化排列之圓型刮除盤,接觸面擴大五倍,能全面360度充分刮取組織,施行時間縮短,平均僅需45秒,百分之78受檢者可不經由麻醉,又不必作子宮頸管擴張之步驟,能迅速在大部份病人僅具微感不適之可接受性範圍內,完成早期診斷採取檢体之目的。特殊之杯狀收集檢体之裝置,更能疏而不漏,完全將刮除脫落之組織,收集在密接於子宮頸口之收集杯中(如吊籃子),提供充份及完整之病理檢驗。

 
 此特殊及實用設計之刮取器,希望能予子宮內膜異常及日漸猖獗之「子宮內膜癌」之早期診斷提出了貢獻。
 
陳宏銘醫師(現任台灣地區婦幼衛生中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