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抹片篩檢自1941由G.N Papanicolaou(Pap)smears開發,迄今適滿70年度,其偽陰性率始終介乎20%至44.9%之間。其後自1954奧地利之Bajardi F 及Burghardt發展陰道鏡檢查(Colposcopy),在歐洲習于合併抹片及陰道鏡作子宮頸癌篩檢,可提升其正確診斷性至99%,比之單純使用抹片之87%與單用陰道鏡檢之79%。

  使用陰道鏡檢查,一位婦科醫師需經訓練熟悉於操作與診斷,同時也須裝備價昂精密及細心維護之光學儀器──陰道鏡。

  而抹片篩檢除了需依賴訓練有素之醫護人員實施外,設施完備之病理檢驗機構,配備標準自動化染色流程與熟練及經驗之細胞病理專家及篩檢閱片醫檢師,均為基本之必要條件。

 1981 Stafl A發展出以照相機(National Testing Lab. St. Louis‚Ms),具100mm鏡頭、50mm長鏡筒及35mm之機體,以物距15-30cm拍攝。使用於陰道鏡檢專家不足或細胞病理檢驗不敷使用之低度開發或開發中地區,在90年代推廣於中南半島及喜馬拉雅山麓國家,以替代陰道鏡或抹片篩檢使用,也達一定之成效。

  以目測醋酸顯白觀察(Visual inspection acetowhite.VIT),在印度有100%及伊朗74%之子宮頸癌正確診斷之報告。

 WHO也證明子宮頸鏡為可替代抹片檢查之子宮頸癌之診斷方法。

 台灣地區婦幼衛生中心在2008.由陳宏銘、陳瑞鵬等也證實它為一項可「輔助篩檢子宮頸在癌病前期」之有實用性之方法。

  由於攝影機不僅在畫數之加強,光學的進展以及數據化網路傳輸與立體影像之顯示。我們目前也正朝研發可遠距傳輸診斷、3D立體裸眼診斷,輕便,可攜,又能無遠弗屆,開展巡迴偏遠地區篩檢之輔助工具發展及開發中。

              為了積極推展子宮頸癌之篩檢,尤其是在醫療資源較匱乏之偏遠地區,使用抹片篩檢及可替代性合併或單獨使用子宮頸攝影術是有價值及實用性的方法。
 
台灣地區婦幼衛生中心董事長 陳宏銘